嘮叨算是一種溝通嗎?為什麼爸媽在孩子心中變成越來越愛嘮叨的角色?嘮叨對爸媽來說是忠告、是愛、是提醒,對孩子而言,卻會造成意想不到的沉重壓力與傷害?!
嘮叨VS溝通
嘮叨是單向的,溝通則是雙向的。嘮叨大部分是家長自己的滿足,而非真正滿足孩子或是對孩子有益;溝通則是爸媽與孩子雙方都願意講,也願意聽的對話交流。
嘮叨是想改變孩子,溝通是想了解孩子
趙庭正諮商心理師認為,嘮叨是爸媽把目標放在如何才能改變孩子的行為、如何才能說服孩子、讓孩子照著我的話去作;真正的溝通是爸媽能夠把重點放在想要去了解孩子現在是怎麼想的?孩子現在真正最在意的是什麼?或是孩子是不是正遭遇什麼困難,所以他才無法做到我對他提出的要求呢?
【8大原因,讓你變嘮叨】
當心!嘮叨帶來的負作用
1.孩子認定自己是無能的
爸媽每嘮叨孩子一次,其實就等於在否定孩子一次,削弱孩子下一次主動思考與行動的意願。因為孩子會認為,反正爸媽每次都覺得我的選擇是不正確的,他們都堅持要我照著他們的話做,到最後,孩子就乾脆什麼都不做了。
2.爸媽覺得越來越身心俱疲
並不是因為爸媽不嘮叨孩子就不做,而是孩子的主動性早已被爸媽長久以來的嘮叨消磨掉了。
青春期後,孩子更用力反彈
「發展自我」是人類成長歷程中必經的過程,如果孩子在年幼時一直被爸媽嘮叨、一直被壓抑著,沒有機會「發展自我」,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因為之前根本沒有機會認識自我,加上害怕「自我的消失」,反而會出現更強烈的反彈!
多鼓勵與支持孩子的選擇
趙庭正諮商心理師認為,支持孩子勇於選擇的這件事情遠比孩子此刻穿得好不好看來得更重要,當孩子有自己想法的時候,其實爸媽應該為此感到開心,因為這代表他們能力的進展,多支持孩子的選擇,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能力做決定的!
趙庭正諮商心理師進一步與我們分享遇到上述情況,爸媽可以運用的三步驟解決方法:
嘮叨將剝奪孩子自主性
胡可歆臨床心理師強調,真正的學習來自經歷實際經驗與挫折,應該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去體驗。
嘮叨中的批評對孩子無任何助益
任何形式的「批評」對於孩子的成長學習不會產生任何助益,對親子關係更不會產生任何幫助。
內容引用來源
http://news.msn.com.tw/news3756889.aspx